講道重溫

2023年11月19日 白日之下的末世行旅(帖前5:1-11)
盧淑娟牧師

人類天生有好奇心,尤其是對未來的事物特別好奇。對於主何時再來,在不同時代都有很多預言和臆測。尤其在大戰爆發或大災難發生之時,人們總是認為這就是主再來之時了,也爭相引用聖經作依據,且經常出現斷章取義的情況。遠一些有1991年的伊拉克的海灣戰爭、1999年的千年蟲危機,以及2012年的馬雅末日的預言,近年還連接有新冠大流行、俄烏戰爭和目前的以巴衝突。人們懷疑這些是否末日的徵兆,對末日將至多了一分危機意識。讓我們同看帖前5:1-11,認真看看聖經怎麼說。
 
對於末日何時來到,主耶穌幾時再臨地上,聖經有很明確的答案:沒有人能知道,只有上帝知道!聖經要我們關注的,不是「何時」的問題,而是要「怎樣做」的問題! 
 
第一節的「時候」和「日期」,它們的原文在新約時代是同義詞,但把兩個字加在一起使用,就有「何時」的意思。這句話的意思是:關於主「何時」再來的問題,不用寫信解釋了,你們都清楚明白!原來,帖撒羅尼迦信徒知道主將要再來,但不知道確實幾時;當他們面對着各種苦難,心裡有憂傷失望,便渴望有人明確地告訴他們主幾時再來,並且有什麼預兆。
 
保羅清楚說明:主何時再來,無人能知道,因為「主的日子來到會像賊在夜間突然來到一樣」(第2節)。這裡用「夜間的賊」隱喻耶穌的再來,是說它的出其不意、突然而來,就像賊人偷偷闖入民居之前不會發出預告一樣。人既然不能預知何時,就應該隨時作好預備。在舊約聖經裡,「主的日子」對上帝的敵人來說是審判的日子,對忠於上帝的人來說卻是拯救的日子;並且,它的來到是忽然的、不能預測的,也會帶來宇宙巨變,甚至世界的根基也會震動。保羅也延續「主的日子」既是審判也是拯救的日子這雙重意義的傳統,但在這裡,可能更強調審判的一面。那日子來得突然,並帶有威脅性的,對那些沒有預備好的人,便是審判的時候。
 
一、 為主再來常作預備,不作臆測
剛才提及,人們往往在世界有大災難發生,就臆測主的日子到了,才有危機感。或者,當人生遭遇不順遂,面對苦難,就希望主快些再來。不過,在其他時候,尤其是在安樂平順的日子,就不太在意,甚至完全沒有末世意識!第三節正是對這種「有危機才知末世」的心態一大諷刺:「人正說平安穩定的時候,災禍忽然臨到他們,如同陣痛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,他們絕逃脫不了。」就在一切看來很順暢安樂的時間,「災禍」如同婦人臨產之前的陣痛那樣突如其來。
 
保羅勸告當時的信徒和今天的我們,既然明知主的日子會突然來到,甚至可能在人人沉醉於良辰美景、盛世安樂之時,主就忽然再來,大家更不用再問「何時」,而是要問「怎樣」。與其浪費光陰,去試圖辨識末世事件發生的時間表,倒不如為耶穌隨時再來作好準備。不要有危機才警醒,處於安樂仍要保持警醒,信徒之間要彼此勸慰,互相建立,去等候迎接主再來。
 
第四、五節,保羅要帖撒羅尼迦信徒認清自己的身分:他們是光明之子,是在白日之下生活的;而不是屬於黑夜和幽暗的,像不認識上帝、未得救恩的人一般。第六節,保羅以夜間象徵不留神、沉睡或醉酒而毫無知覺,以及沉溺於世俗和私慾之中的情況,又以白晝象徵活潑、警覺和清醒,來勸誡信徒要做白晝之子,不要做黑暗之子。確認自己的基督徒身分,指引我們在等候主再來之時,在這個天國已經降臨又未全然實現的日子中,能夠有適切的實踐行動作好準備,就是要警醒、生活謹慎和彼此勸慰,以預備主再來。
 
換言之,保羅的末世觀沒有臆測推斷,不是宿命論,也不是末日預言學。他提倡的是一個踏實(落地)的盼望神學,要求信徒相信基督是歷史終極目標的完成者,並以這盼望神學去克服現實的苦難,註釋生命在困境中的意義。即使在各種現世的限制和生命破碎中,仍然活出基督的樣式、過合上帝心意的生活。
 
因着不知主何時再來,促使信徒更積極地活在今天,時時警醒、謹守和彼此勸慰,而不是沉澱在失望或自我感覺良好之中。我們不要像未認識主的人,剛硬著心而不悔改,按自己的偏執去行事、順從情慾去生活,又或者出於恐懼而更為抓緊權力與財富。基督徒應當有更正確的末世意識,並有更真切的盼望。
 
二、 安穩之源頭是上帝,而非人為的保障
第三節「人正說平安穩定的時候,災禍忽然臨到他們…」,凡不「與主同在」的人(4:17)將絕對不能逃脫。保羅在這裡引用了當時人們很熟識的口號—「平安穩定」。這是當時羅馬帝國的宣傳用語:羅馬政府向被征服者承諾,只要臣服於其軍事力量和統治,便享有「平安與穩定」。很多人認為,世俗政權所宣稱的「平安與穩定」,比主耶穌再來作王的應許實際得多、動聽得多。基督徒卻相信,主耶穌必再來,使真理和公義完全彰顯,使罪惡受到終極審判。保羅在這裡戳破那宣稱的虛假:因為靠着人的制度和力量,不能帶來永久的保障,也不能拯救人免於終極的審判;惟有相信基督的死和復活而領受救恩,人才能脫離那將要在主的日子發生的災禍,而有真正的平安穩妥。
 
這口號確實打入了許多人的心坎;在今天這個混亂和不安的世代中,其吸引力也不減當年。誰不渴求某程度上的平安與穩定?不過,經文提醒我們,不可跟沒有指望的人同道,漠視主的日子,以為世間權力結構所應許的「平安與穩定」就是生命的保障。誰也心知,今天的經濟繁榮不能保證永盛不衰,強大的軍事力量不能保證國泰民安,各種維護社會健全的制度也可在一瞬間改變甚至崩塌。聰明的商家針對人們對安全感的渴求,提供了各式各樣宣稱可以保障個人財務、健康、安全等等的商品,但看真一點,那些不過是一貼安慰劑。保羅提醒我們,在這個人人都宣稱可保證平安穩妥的時代,我們尤須謹記,信靠上帝和祂差來的拯救者耶穌基督,才是平安穩妥的真正和惟一的源頭。
 
第八節,保羅改動舊約以賽亞書的比喻(賽59:17),去勸誡信徒要穿上適合打仗的軍裝,在末世的戰爭中對抗衝着他們而來的邪惡力量。我們要以信靠上帝、愛主愛人作為護甲,去守護自己的心靈;要以救恩的終極實現為生命的盼望,作為守護自己思想的頭盔。在這裡(帖前5:8),保羅重覆着書信開着提及的基督徒生活的三樣特質(1:3):信、望和愛。信、望和愛使信徒謹慎自守地過地上的生命。有了這些盔甲,我們便不會因着迎面而來的邪惡而感到絕望和驚怕,反而,我們相信靠主必得勝,並且憑着這信心而互相勉勵。
 
三、 主再來,是今生盼望的緣由
今天,我們可能也因為耶穌再來所帶來的懲罰、毁滅和審判而懼怕,但保羅在第九、十節強調,主再來應該是信徒期盼的緣由。「因為上帝不是預定我們受懲罰,而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救。他替我們死,讓我們無論醒著、睡著,都與他同活。」原因有三:
 
一、主再來,意味屬主的人將遠與祂同在。我們與復活的主在今生已連結一起,到將來祂再來之時,我們將與祂有更深切的契合,這是何等喜樂的事!
 
二、耶穌再來要審判世人和施公義的刑罰,但上帝已給我們應許,祂給我們預定的是得救,而不是受刑。上帝的揀選或預定是指向美善和救恩,而不是刑罰和苦難。上帝的揀選藉着基督的死和復活才能成就,使信徒得着救恩。因此,無論今天還是主再來之時,我們是生(「醒着」)、是死(「睡著」),我們都永遠與基督同活。
 
三、又正如保羅在羅馬書8章39節所說的,沒有一件事—不論是死亡或是上帝的刑罰—「都不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,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。」
 
基督的同在,確保我們不會孤軍作戰。若我們正確地認識基督的死和再來,便不會因受苦而陷入無盡的孤苦和疏離感中。不論任何時候、任何境況,受苦、復活和將要再來的基督都與我們同在;並且,藉着信徒的互相安慰、鼓勵和提醒,使我們能夠滿懷信心地盼望主再來,等候救恩的完全實現。
 
這句話值得深思:「人只有一生,很快便會過去;只有為基督而作的才是永久。」凡是懷着信、望和愛而做的,「為基督而作」的,不論是在我們家裡、工作場所、教會或是社會裡做的,都會永存,都是有恆久的意義的。基督徒相信,縱使今生和歷史中多有苦難,但終必走向一個有意義的終結。心存天國,使我們懷着盼望去面對今生各種棘手的問題,又不致天真地相信只要努力便可解決一切問題。還有,當我們為了天國緣故而致力建設和更新,也不用因為不如人意而失望或放棄。上帝的國已來了,這國也尚在途中。這就是基督徒盼望的基礎,也推動我們活在當下的動力。
 
正如馬太福音25章14-30節的按才受託的比喻: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出外遠行,就叫了僕人來,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。他按著各人的才幹,分別給他們五千、二千、一千的銀子。主人回來向僕人問帳。我們要留意,主人沒有比較誰比誰賺得多、誰比誰本事。不論是領五千、二千的,只要他們在等候主人的期間,憑着對主人的信心,相信祂的恩典和差遣,努力地在此時此地做應當做的事,就得着「忠心和良善的僕人」的稱讚。願我們都成為「忠心和良善的僕人」。不要讓恐懼支配人生,癱瘓心靈,使我們不能好好為主而活。
 
在今生,我們在白日之下生活,原因不是這個世界美麗光明,而是單單因為我們活在光明的復活主裡面。我們應信心邀請在今天工作,彷彿前路漫長,但又同時作好主隨時來到準備。我們懷着信心期待,主再來時那美麗的、終極的轉化。此時,我們在基督裡在這受造世界,在不同的角落和處境中,憑信、望和愛為主留下美麗的印記。同時,我們相信上帝最終會更新轉化這仍有缺憾、破損和罪惡的世界,恩慈和大能的上帝到那一天要把一切都更新了。

Copyright © 2018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,未經同意,不得轉載。